欢迎光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汉川市委员会门户网站! 加入到电脑桌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咨政建言 » 建言献策 »

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发表日期:2010-8-20   来源:本站   被阅读[]次

 

公共文化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对于提高广大群众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建设富裕秀美平安和谐新汉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我们根据《市政协2010年工作要点》,结合省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广大干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识日趋增强,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有效推动了全市农村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较好的维护、实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初具规模。全市现有村级文化活动室226个,农村文化中心户186户;业余文艺演出队(管弦乐队)119支,从业人员821人;业余剧团(福星楚剧团、西江农民楚剧团、老年大学艺术团、马口汉川善书演讲团)4支,人员89人。城区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歌舞团、影剧院、新华书店、文化市场管理所(文化市场稽查队)等文化二级单位。截至20106月,全市有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共获国家和省级扶持资金252万元(国家项目12万,省级项目20万)。

市政府投入农家书屋建设配套资金100余万元,建成农家书屋251家;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立市级支中心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26个、村级服务点392个,2010年可望村级服务点全覆盖,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建设纳入汉川市十一五规划。

2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体系日渐完善。近年来,生产创作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风格多样的文学、影视、音乐、舞蹈作品,如张驰鹏创作的《罪石》海外版成功发行,并被北京东方梦蝶国际传媒公司改编成剧本,向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上报了中日合拍故事片《罪石》的立项;退休干部夏民安创作的《中华百家――姓氏对联典故源趣》一书由中国楹联出版社出版;2009年,舞蹈《水乡姑娘》获湖北省第一届黄鹤美育节高中组一等奖。

每五年一届的文学艺术荷花奖评选活动已成功举办五届,建立了近1000名创作人员的档案。每年举办包括文艺演出、文体竞赛、电影放映、送书下乡、送展览下乡在内的文化活动700多场(次),参与人数3万多人(次),观众达60多万(人次)。

3农村公共文化传承体系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抢救性地搜集整理近300余件珍贵的善书善本,编纂了详实的文字资料,逐步建立了汉川善书视频、录音、文本等电子资料库;20066汉川善书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徐忠德及其弟子熊乃国分别于2008年、2009年被定为国家级、省级项目传承人。

2009年上半年全面、深入地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共获得以马口陶器、汉川荷月、何三麻子的故事为代表的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民间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游艺及其他等10大门类共40个项目的第一手资料,为筛选确定12个价值大、影响大、濒危的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奠定了基础。

4农村公共文化监管体系不断加强。2009年对全市26个乡镇场的181家网吧进行兼并、重组,整合到现在的85家,发放有效《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85份,将乡镇场网吧全部纳入到日常监管。3年来共开展网络市场集中整治行动32余次,检查网吧经营场所4280(家)次,查处网吧违规经营8起,责令停业整顿5家,取缔无证网吧3家,组织开展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专项行动暑期集中行动、和国庆期间专项行动等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20余次, 检查文化、出版经营企业或单位3386(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盘、非法图书10441本(张、件、册)。

 二、我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当前我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思想认识不够,文化兴市战略思想不强。少数领导干部对文化兴市战略没有足够的理解,没有将公共文化建设提到抓文化就是抓生产力、抓竞争力、抓凝聚力的高度加以认识,存在重视经济建设而忽略文化建设的思想,认为文化建设的现象是虚的,不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长此以往,导致我市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难以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2、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机制不活。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省里项目扶持20万元,国家项目扶持12万元,地方配套5万元,新建的综合文化站要求达到三室一厅即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科技培训室和多功能活动厅,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单靠国家和省里扶持的资金,要建一个标准的综合文化站远远不够,而市财政配套资金每个文化站5万元,17个文化站地方配套资金85万元。截止目前,除新堰镇5万元、韩集乡3万元已经到位外,尚有其它乡镇的配套资金77万元没有到位,乡镇财力更加有限,根本谈不上综合文化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因此,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面临极大的困难。558个村中剩下的307个村的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每个标准农家书屋,需投资2万元,也要求地方财政对每个农家书屋配套资金5000元,共需配套资金154.5万元,地方政府资金投入压力极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同样面临着地方运转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的困难。

3、干部队伍老化,业务素质偏低。全市基层文化工作者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仅32人,占21%。乡镇文化站不少人员专业理论素质偏低,懂文艺创作、舞蹈、音乐、书画等文化知识,能挑大梁,独当一面的业务人员少,专业知识趋于老化,知识结构偏低,对各项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同时,在民间文化如汉川善书、马口陶瓷、汉川民歌等传统文化形式的挖掘、整理和发展上也后继乏人。此外,因农村文化工作缺乏基本的工作条件和手段,工作人员待遇低,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不少优秀的文化站长改行或跳槽。

4、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不强,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很好地将汉川的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塑造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中去,如对汉川楹联、汉川善书等代表汉川文化形象的名称还没有一个注册为商品品牌或网络域名。对水乡文化旅游资源没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整体开放利用,即使开发的景区如刁汊湖、仙女山公园在建设中也没有表现出文化内涵的整体性。文化遗址、水乡湖泊、人文景观、名人典故没有做到点、线、面贯通,因而形成不了旅游线路。如何与旅游产业结合,形成民俗旅游项目,这方面的办法不多、路子不宽。

三、加快我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我市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各级党政干部要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文化是民生之魂的意识。实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十一五建设规划,切实将文化兴市战略落到实处,以此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改进方式,加大投入,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公共文化建设的主导主体是政府,政府应切实担负起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职责和义务。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的基础上,政府也要相应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还要广泛组织社会力量,争取多方投资,形成畅通、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3、精心培育,提高素质,建立健全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服务队伍。要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必须做到以下五点:一是定岗定编。对于乡镇文化工作人员的职数配备,市政府要根据居民人口的多少、工作难易程度及地方财力状况严格限定;二是实行准入制。对从事乡镇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从业资格制度,同时鼓励和选派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基层文化工作;三是加强培训。要充分发挥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在乡镇文化站人员培训中的龙头作用,帮助基层培养人才;四是稳定队伍。人心不稳,人员难留,队伍难保,切实落实从业人员待遇。同时要大力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五是注重扶持业余文艺团体,培养业余文艺骨干力量。

4、市场运作,发展产业,促进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文化资源配置的质量、效益和速度。逐步培育多种所有制、多种领域、多种形式,有发展活力、有市场竞争力的农村文化市场主体。通过政策引导,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开发利用汉川的特色文化资源,培育一批立足农村、辐射城乡的文化企业,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品牌。通过重大文化建设工程、重大文化节庆活动、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发特色文化资源,使特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一篇:关于加强农村建房管理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下一篇: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我市教育质量的…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新闻领导讲话专委会工作咨政建言提案专栏政协委员机关建设互动社区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