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汉川市委员会门户网站! 加入到电脑桌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咨政建言 » 社情民意 »

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把汉川建成武汉的卫星城市

发表日期:2008-9-30   来源:本站   被阅读[]次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群或都市经济圈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省委、省政府顺应这一潮流,提出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战略决策,武汉城市圈已正式成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就目前现状看,武汉城市圈存在强市弱圈的劣势,卫星城市规模小,发展缓慢,加之受旧城改造影响,武汉市一些地区环境质量下降,历史人文资源遭到破坏,人口数量有增无减,城市压力加大,不利于资源保护和环境友好。因此,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学者曾提出要加快武汉卫星城市建设,武汉应选择汉川、天河、邾城、永安、安山、葛店等构成6大新城(见湖北日报2004119日第二版《莫让缺憾留后人­——武汉城市总规研讨会侧记》)。由于汉川与武汉距离近、联系紧,经济发展迅速,汉川市政协建议,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汉川应定位于武汉的卫星城市来建设与规划。

(一)汉川与武汉历史渊源久远。汉川置县先后隶属汉阳郡(县)、武昌府、汉阳府、江汉道等管辖。1959年汉川曾经隶属于武汉市,1961年市地分治后,汉川一直划归孝感管辖。1983年,武汉就曾有过将汉川、黄陂、新洲一并划入武汉行政区划的构想,因受当时行政体制和本位主义思想的束缚,此方案中唯有汉川未能归并。

(二)汉川农业资源丰富,已成为武汉市的“粮仓”、“活鲜库”、“菜篮子”。汉川的农业是依托武汉的城郊型农业。汉川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在计划经济年代,是武汉大型企业和大专院校的粮食定点供应基地;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长期为武汉的几大纱厂供应原料;无公害蔬菜面积达40万亩,位居全省第一;家禽出笼3100万只,居全省第一;水产面积稳定在31万亩,总产位居全省第三,是武汉近郊最大的“活鲜库”和“菜园子”。可以说,汉川的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武汉市场。

(三)县域经济发展迅猛,为武汉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汉川市全市面积1663平方公里,人口108万,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加速,经济综合实力居孝感首位,正由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市向全省“十强县市”跨越。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完成财政收入7.7亿元,增长2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52亿元,增长29%。工业聚集发展加速,现有工业企业5000多家,其中金属制品产业聚集规模以上企业39家,钢帘线生产能力居全国行业第一位,安全门进入全国十强,轻质钢构件居华中地区首位,童车成为中国三大出口基地之一。纺织服装产业聚集规模以上企业101家,纺织规模达到142万锭,约占全省1/6,其中马口93万锭,制线产量占全国1/5,被评为“中国制线名镇”和“中国最具发展优势的城镇”;新河镇汉正服装工业城入驻服装企业48家,成为承接汉正街服装产业转移的基地。食品医药产业聚集规模以上企业28家,分水镇成为湖北医药包装产业第一镇。汉川所需的工业原料很大一部分从武汉购进,生产加工后的产品又流入武汉市场。同时,汉川汉江南北均处于武汉半小时物流圈,相对低廉的土地,充足的劳动力为武汉“退二进三”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为武汉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市场。装机120万千瓦的汉川电厂更是武汉市用电高峰期必不可少的调峰补能之源。

(四)区位优势明显,是武汉外围重要的节点城市。汉川市紧邻武汉市东西湖区和蔡甸区,其地理板块犬牙交错,同处西湖水系和刁汊湖水系。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横穿汉川全境,流经武汉的蔡甸、东西湖、汉口等地,经汉阳注入长江,两地人民以汉江为生产生活水源,以汉江为物流集散的一条经济纽带,汉川汉江的防汛就是确保大武汉的安全,是武汉防汛抗旱的天然屏障。汉川距武汉市中心仅53公里,不到1小时车程,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45公里,汉丹铁路和汉江穿境而过,水、陆、空交通便利,随着武荆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省一级公路、福仙公路、汉长线和孝感公路的建设,加快了汉川与仙桃 、天门、荆门、孝感、宜昌等城市的交通联系,形成了北连孝感、应城、云梦、朱湖,南接蔡甸、仙桃和沪蓉高速、宜黄高速,西通天门、京山,东进武汉的市域外围大循环圈,具备了武汉大外环连接的条件,这些城市要借武汉的辐射发展,就必须依靠汉川这个支撑点。因此,汉川能够成为武汉外围重要的节点城市,成为承接武汉辐射的二传手,将武汉的辐射影响扩散到整个江汉平原。

(五)旅游资源丰富,是武汉人度假休闲的“后花园”。汉川虽不属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也不多,但供旅游休闲的自然风光却不少,如刁汊湖、白石湖、黄龙湖、沥山等生态保护区,那独具“风吹芦苇有声画,雨打荷叶无字诗”的湖乡风景充满水乡情趣,只要将这些地方适度开发,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城市建设上档升级,汉川成为武汉人度假休闲的“后花园”是完全能实现的。

(六)汉川与武汉商旅互通,往来密切。汉川已成为武汉物流圈的重要区域,其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向均为武汉,在武汉经商务工的汉川人近20万人。据初步统计,每天汉川开往武汉的货运和客运车辆高达600多车次,基本上每隔2-5分钟一趟。武汉繁华的商业中心汉口离汉川不足一小时,是汉川人首选的“购物中心”。

(七)汉川创业与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汉川城市的规划定位是具有水乡特色的中等城市。近几年,汉川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创业和人居环境,仅2007年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达2.5亿元,新河、马庙、福星三大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水、电、路、气、排水、通讯等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发展格局,三大园区规模扩大到25平方公里。全市日供水能力15万吨,燃气普及率达90%;人均绿地面积4平方米,绿化率达30%;城镇化率逾30%。“活力汉川、创业之都”的城市名片日益响亮。同时,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城市、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省平安县(市)双拥模范城全国楹联文化城市

有关要求和建议

(一)将汉川定位于武汉的卫星城市来规划建设。

长期以来,武汉忽视了对周边城区的管理或引导,使之各自为政,分散了城市的集聚力,形成多方面低水平竞争格局和强市弱圈的劣势。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立,是一次资源整合的良机,也是各地政府重新定位的契机。按照武汉城市圈的定位和汉川在武汉城市圈的地位和作用,武汉市的东西湖区和蔡甸区拟将作为武汉的城区来规划发展,因此,紧邻两区的汉川具有武汉市郊区性质,即“不是武汉郊区”的郊区。湖北省和武汉市要把汉川定位于武汉的卫星城市来建设,纳入武汉市的统一规划,通盘进行考虑,并在政策、项目等方面予以支持,将汉川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协作配套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商贸物流集散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武汉——汉川的区域一体化,使之互利互惠,达到双赢,更好地调整汉川各类资源为武汉所用,减轻武汉市人口、资源、环境等压力,壮大武汉市经济,加强和完善武汉周边的城市链,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延伸武汉旅游业,塑造汉江景观带。

可学习借鉴“长株潭”建设湘江景观带的作法,武汉城市圈的建设要将塑造汉江景观带放在重要地位,建设滨水绿化休闲设施。延伸武汉旅游业,将汉川建设成为武汉人度假休闲的“后花园”。汉川水系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在创造水环境特色的同时,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形成城市新形象,着力打造人水相亲、适于居住、环境友好的水乡园林卫星城。

(三)推动产业辐射,壮大汉川产业。

近年来,随着武汉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功能的显著提升,大批国内外企业将区域总部、销售总部、研发中心移到武汉,武汉企业向周边扩张,东西湖区台商投资区已逼近汉川,而汉川也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快了向东扩展,现与东西湖区的新沟、荷包湖、走马岭、吴家山形成连接之势。湖北省和武汉市要将汉川作为武汉产业辐射和企业外迁的首选地之一,引导人口与产业向汉川城区集聚。

 

上一篇:我市防汛工程险工险段隐患突出河道行洪障碍亟… 下一篇:关于整治城市牛皮癣的建议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新闻领导讲话专委会工作咨政建言提案专栏政协委员机关建设互动社区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