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汉川市委员会门户网站! 加入到电脑桌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咨政建言 » 建言献策 »

关于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建议

发表日期:2017-09-25   来源:本站   被阅读[]次

最近,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组织专班,深入重点乡镇、重点企业和市直有关部门,围绕我市工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情况表明,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工业呈现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但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建设工业强市。

一、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基本情况

(一)工业规模持续壮大,转型基础不断增强。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63.31亿元,突破千亿大关,比“十一五”末增加710.14亿元,年均增长24.5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18家,比“十一五”末增加85家,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骨干企业规模实力明显增强,产值过30亿元的有1家,过20亿元的有4家,过10亿元的有14家,过亿元的有263家,其中有达利、银鹭、汉川电厂、合兴包装、福星科技、康欣新材料、际华3509等上市企业。

(二)搭建工业园区载体,产业集群不断拓展。以汉川经济开发区、马庙纺织工业园、福星工业园为载体,推进产业兴区、产城一体、产城融合;以北河服装科技产业园、浙商服装产业园、华中皮草城等特色工业园为载体,推动了中小企业聚集发展。全市形成了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包装印刷、电力能源五大产业集群,成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2015年,五大产业集群共实现工业产值825.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77.64%,比“十一五”末增长147.93%。

(三)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传统产业加快兼并重组,经营模式转换。纺织行业适应市场需要,加快产业技改升级,推动兼并重组,产业竞争力逐步提高。制线行业2015年虽然关闭了18家,减少了约40万锭产能,但名仁、妙虎等企业通过重组,产能分别达到15万锭以上,成为制线“巨人”。童车行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展电商销售模式,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15年部分童车企业电商销售超过销售额的50%以上。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增长。2015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6.79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256%。三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我市现有新兴产业企业126家,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332.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3%。借力国家“宽带中国”战略,借助武汉光谷资源,发展我市光电产业,涌现出中广核拓普、楚天实业、康泰塑料等20家光电企业,形成年产值30亿元的光电产业集群。

(四)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是载体建设不断强化。共有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级检测平台1家,省级检测平台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3家。二是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到2015年底,全市已经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品91种。三是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湖北名牌65个,科研实力和品牌创建都取得了新突破。2015年福星生物药业、永和安集团分别投入技改资金3000万元、1500万元,引进先进生产线,研发生产新产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二、制约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因素

虽然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工业经济仍然面临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优化的双重压力,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不少,任务还很艰巨。

(一)经济增速下行,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一是部分工业指标低于预期。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49亿元,同比下降1.4%,其中市属工业利润50.95亿元,同比下降7.3%。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运行虽然较为平稳,但增速有所放缓,下行压力依然存在,规上工业完成产值、增加值分别掉日历进度1.8%、4%。二是产业发展不平衡。2015年,食品加工、包装印刷产业实现产值增速均在10%以上,但金属制品业实现产值143.11亿元,同比下降1.0%;能源产业实现产值47.18亿元,同比下降0.8%。三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用电量是工业发展的“晴雨表”。2015年全市大工业用电量增幅与同期增幅3.27%相比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行业累计电量7964.33万千瓦时,同比减少1005.8万千瓦时,下降1.25%。2015年亏损企业亏损额4327万元,同比增加604万元。全市监控的34家食品企业、92家纺织企业上半年累计用电同比下降8.3%、3.9%。福星科技、银鹭等重点企业去产能,生产萎缩,其中银鹭食品2015年总部下达生产指标是73万吨,今年只有47万吨,上半年累计用电下降19.6%;福星钢帘线近年只有产能的1/3,下降幅度较大。

(二)产业层次偏低,转型升级基础薄弱。一是产业结构不优。从一二三产业发展来看,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3.47:59.90:26.63,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反映了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与我市工业大市的地位不相适应。从工业产业来看,传统产业规模大、占比高,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份额小,处于粗放式经济增长格局。截至2015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仅20家,高新技术增加值比2014年下降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15.2%,比2014年下降1.4%。二是产业链条不长。一方面,部分产业聚集了众多同质化的企业,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配套能力差,产业链上下游有机整合不够。如我市光电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但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作为原材料的光棒不能本地配套,一直供不应求,导致产能无法全部发挥。另一方面,纺织服装部分企业处于基本相当的发展水平,产品结构、技术能力、生产方式、管理模式高度雷同,存在重复生产,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积累,造成转型升级更加艰难。三是产品结构低端化。部分企业处于制造加工的初级环节,中上游产品多,有竞争力的终端产品少,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低,全市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只有91个,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附加值不高。服装行业主要从事承接委托加工生产,大部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附加值不高,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四是产业龙头不多。没有大企业,难有大产业,近些年虽然引进了一些大企业,但重点龙头骨干企业偏少,引领带动作用不强。我市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14家,童车、服装产业缺少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企业带动,产品趋于大众化,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一是缺乏创新意识。部分企业家思想保守,思维层次不高,创新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对传统的成本红利消失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自主创新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因此仍然沿袭过去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和简单扩张,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行为,面对宏观经济偏紧、下行压力增大的困难,缺乏应对措施,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二是缺乏创新激励。一方面,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不健全,相应的奖励政策不到位,如我市制定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明确的奖励措施,但近两年落实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奖励资金仅156万元,与周边县市每年按300至500万元的标准严格落实“科技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资源要素配置适当向创新型企业倾斜的分配机制尚未形成,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的发挥。三是缺乏创新实力。部分企业规模小、效益低,实力不强,难以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无力开展自主创新。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建项目投资比重大,真正用于技术改造的投入低,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的问题突出,以致企业竞争力不强。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0.3%。

(四)要素制约明显,转型升级瓶颈突出。一是结构性用工难。一方面随着工业转型升级,各行业的用工需求发生变化,对简单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对技术性岗位用工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技能劳动者缺失,对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企业生产季节性变化等因素影响,也使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结构性招工难和用工荒。二是融资难。由于经济下行,金融机构放贷趋于谨慎保守,加上部分企业质押物不足、还款不及时,甚至出现个别企业“跑路”现象,对我市的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造成不良影响。2016年上半年全市不良贷款26072万元,同比增加13378万元,银行加大风险防控,慎贷、抽贷,2015年底全市信贷增幅低于孝感市平均增幅5.57个百分点,居孝感市倒数第二位。同时办理抵押中介评估费用高,加大了融资成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工业园区供水、供气、供热、排污、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用电、用气成本高,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在今年的强降雨中,仙女山、开发区、城南工业园等工业园区排水管网提排能力不足,88家规上企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不少企业生产车间、仓库积水内涝严重,部分设备、产成品、原材料被浸泡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三、加强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市工业要稳增长,促发展,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我市工业“升级版”。

(一)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优化转型升级理念。工业是汉川的立市之本、财富之源、强市之基,打造湖北经济强市,建设幸福美丽小康汉川,支撑在工业、重点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一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树立“大工业”理念,坚持“大区域规划、产业化布局,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在完善产业升级规划中促转型;二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域经济就是招商经济的理念,拓宽招商视野,创新招商机制,在培育增量中促转型;三要坚定不移地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实施“孵化工程”、“提升工程”、“成长工程”, 在汇聚发展新动能中促转型。

(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转型升级质量。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补齐短板,形成传统产业优质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化的产业新体系。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从稳定我市工业基础和底盘的高度,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延伸高端优质链条,壮大集群规模,放大品牌效应,提质增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纺织服装业要以汉正服装工业园、北河工业园、华中皮草城为主体,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实施工艺改造、管理升级,实现由原料加工、贴牌代工生产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转变,加快提升先进产能规模、高端产品比重、产业配置水平、自主品牌影响,扩大市场份额;金属制品业要以去库存、降成本、去产能为契机,紧盯国际国内市场,拓展新的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加快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上档升级;食品产业要围绕品牌化战略,以银鹭食品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促进食品业集群集聚发展,实现“百亿产业”目标;支持合兴、恒大等包装企业扩规上档,裂变发展,推进产业集聚,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包装印刷企业,构建包装印刷产业群;加快电力、热力、天然气等电力能源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光伏能源、生物质能源产业,促进电力能源业发展。二是精心培育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希望所在。把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立足我市产业优势,全力支持新材料、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扩规模、上档次,促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强的优质项目在我市聚集,补齐产业短板,提升我市新兴产业的份额,加速推进产业升级换代。针对我市光电产业发展优势,力争引进光棒生产企业,做到原材料的本地配套,推动武汉光谷配套基地建设,促进我市上下游企业的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集聚、产品创新和规模经济,带动光纤、光配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工业转型升级要求,立足于二、三产业互动,以园区为基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推力。以路歌物流、车联天下等电商物流巨头为依托,细化专业分工,大力发展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的产品研发、科技信息、现代物流、市场营销、咨询服务、人才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促进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三)深化创新驱动,增强转型升级动力。一是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及其部门要把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搭建技术创新、科技孵化平台,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二是促进“两化融合”。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平台建设,坚持政府扶持、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按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要求,加快建设“阿里巴巴·汉川产业带”,以产业集聚区、产业特色园为载体,培育一批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管理咨询、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检验检测、市场拓展等软件支持和在线服务。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办法,选择永和安、银鹭食品、福星科技等龙头企业,实现信息化对工业生产和运营模式的全方位渗透融合和深度应用,努力建设一批“数字企业”和智能化工厂,实现企业管理智能化、控制程序化、生产自动化。三是发展电子商务。以衣谷电商为依托,充分挖掘互联网优势,引导企业开辟网站,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主动拓展新业务,在“触电”中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建立我市童车、服装、食品电商平台,促进现代营销手段与传统销售手段相结合,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大力发展网络化制造、跨境电商、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四是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深刻认识到自主创新是市场机制的倒逼行为,切实以自主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优化管理理念,加强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技术改造相结合,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机器换人、工艺改造、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完善政策措施,破解转型升级瓶颈。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工业经济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政府必须顺应形势,研究政策,完善机制,加强指导,激励推进。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引导转型升级。牢牢把握政府在转型升级中的角色定位,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做到审批项目最少、流程最快、时限最短、费用最少,优化服务环境,释放市场活力。二是出台优惠政策,激励转型升级。参照省、孝感市的作法,梳理现有的各项政策,相应出台我市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从科技成果奖励、信贷融资、税费优惠、人才引进、电子商务、上市补贴等方面,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用工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清理过往优惠办法,政策未明确禁止的应坚决兑现政府承诺,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支撑转型升级。加大力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积极探索改革财政资金使用办法,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力争精准帮扶,促进财政与金融相结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构建政银企对接常态化机制,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抵押体系,大力推行“集合贷”、“集惠贷”、“增信贷”、“过桥资金”、“助保贷”等政银企合作业务。完善工业园区水电气、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挥园区转型升级的平台作用。采用向上争取、增减挂钩、“腾笼换鸟”等办法,保障工业用地。抓好人才引进、技能培训、用工洽谈,缓解企业结构性用工、季节性缺员矛盾。四是强化协调服务,助推转型升级。加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企业孵化器,规范行业管理。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有特色、有活力、有潜力的小微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创业辅导、管理升级、技术创新、融资征信等方面跟踪帮扶,加速晋档升级;坚持实施大企业战略,强化“一企一策”个性化扶持,全力支持实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通过扩规提能、科技创新、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组团参与基金等途径做大做强,构筑新型工业化的骨干支撑,打造行业龙头。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

上一篇:关于加快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下一篇:关于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加快城区学校建设的…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新闻领导讲话专委会工作咨政建言提案专栏政协委员机关建设互动社区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