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汉川市委员会门户网站! 加入到电脑桌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咨政建言 » 建言献策 »

关于加快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的调查与建议

发表日期:2021-01-21 09:36:29   来源:本站   被阅读[]次

2020年初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如何加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和深入卫生系统听取意见和建议等形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汉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状

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形成。2002年,我市成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构建了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核心骨干,市直医疗机构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场卫生院公卫科)、街道(村卫生室)为网底的汉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三级防控网络。全市5家综合医院和29个乡镇卫生院设立了公共卫生科预防保健科,共有公卫人员420名,村医699名,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不断提升。重视实验室建设,建有理化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实验室、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等18个标准实验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PCR实验室初步建成A类仪器设备和工作项目基本达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标准,先后取得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等资质。作为全省4个省级健康管理试点地区之一,注重加强对全人群进行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分析、评估、信息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了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的转变。

3.疾病预防控制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市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列为公益一类保障和公益二类管理事业单位,实行财政等额拨款。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预防保健组织为公益一类。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由财政预算安排。疾控中心在编人员91人,局聘人事代理人员32人,自主招聘人员26人,退休人员46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1人、中级职称51人。

4.疾病预防控制成效凸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近年来,我市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下降为115.43/10万,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下降为140.79/10万,均低于全省平均发病率水平。艾滋病、结核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病防治到位。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登革热等传染病防治发挥了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组建应急处置队,规范开展疫情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采样送检、疫点消杀、物质保供等工作,对我市发生的763例确诊病例、88例阳性感染者及248例其他发热病人,在2小时内上报国家疫情信息网,在24小时内形成流调报告,基本保障了疫情防控全链条有序运转。

二、汉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1.对疾控体系建设重视不够。一是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形成共识。宣传工作不到位,老百姓对疾病预防控制的认识不足,社会各界对预防为主的方针认识不够,理解不透,重医轻防问题普遍存在。二是部门之间缺少配合。特别是有的医疗单位把疾病预防工作当作负担,虽然成立了预防保健科,但没有承担相关责任,与疾控机构缺少协作配合。三是疾控体系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在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疾控体系改革基本缺失,被边缘化。致使疾控机构职能弱化,职能定位更多偏向技术指导,行政管理职能和决策能力弱化,疾控社会地位逐步下降。

2.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一是体制不够理顺。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属卫生行政部门主管,作为公共卫生体系核心力量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自上而下是业务关系,不是行政关系。疾控专业人员在医疗单位指导工作时,只能以技术指导的身份开展,出具的文书约束力不大,无法对相关单位实施监督管理,导致工作成效大打折扣。二是医防结合格局还未完全形成。我们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市相关单位和部门尚无具体明确医防协同机制,市疾控机构和医疗单位之间存在资源共享不够、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在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处置战疫中,特别是战疫早期阶段,相关部门和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各自为战的现象很普遍。三是防控协同机制有待加强。少数部门和单位认为传染病防控是卫生健康部门的事,是疾控中心的事,能不管就不管,存在互相推诿现象。联防联控、多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对接不畅,信息共享不通。

3.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一是仪器设备老化。据我们调研了解,目前市疾控大量的仪器设备使用年数均在13年以上,远超设备平均使用的8-10年的寿命期,设备老化,硬件建设落后于周边县市。二是检测能力不足。新冠病毒核酸检测PCR实验室刚刚初步建成,检测设备、专业检测人员均有限,检测能力与工作需要不匹配。三是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疾病监测、预防接种、卫生应急管理、慢性病防治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信息系统,真正做到互联互通,与外界业务系统不能对接,疾控信息化处理比较原始,没有真正形成高效统一的公共平台。

4.疾控体系的运行支撑保障不足。一是人员编制缺口较大。我们调研了解到,20022月成立汉川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至今没有完全核编定员。比如,市疾控中心人员编制数预设应为197人,目前实际编制仅91人,远低于预设水平。由于机构编制管理没有理顺,严重制约了中心人才引进和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二是经费保障不足。疾控机构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近几年国家取消了几乎所有的收费服务项目,财政补偿不到位,项目建设配套难以落实,仪器设备的购置也几乎完全靠自筹,造成疾控体系的运行困难。三是人才队伍流失严重。我们了解到,2009年疾控系统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取消了疾控人员的绩效奖等,形成了新一轮的大锅饭疾控人员的收入水平和同级别的综合医院技术人才相比,差别不断拉大,严重影响了疾控专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疾控专业人员招不来、留不住。比如,疾控中心去年从本科院校想方设法招了6人,因编制未落实留不住,仅近两年,有8名引进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因待遇等原因离开汉川,另有6名其他专业人员流失离开疾控中心。目前中心在岗人员共145人,预防医学专业仅20人。高级职称14人,预防医学方面的仅有4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上。全市在公卫岗位具备预防医学资质的人员为零。

三、加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建议

“今年冬天或明年春天新冠疫情应该还会继续存在,而且很可能发生局部地区暴发”,应快速采取措施,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我们建议

1.践行一个理念,推动疾控改革创新。坚决贯彻我国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加快推进疾控体系改革。一是加快改革步伐。立足于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控,改革疾控机构的管理体制,重点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管理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监测评估、流行病学调查等职能。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党对疾控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实政府主体责任,以全局视角统筹协调改革涉及各层面、各要素的关系,科学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路径。三是明确目标任务。加快硬件和内涵建设,科学规划阶段性目标,争取到2025年把汉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成设施、技术和综合实力国内一流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在湖北位居前列,在孝感当好排头兵,形成汉川样板模式。

2.落实两大保障,激发工作活力。一是政策保障。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我市《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的意见》《关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指导性文件,为疾病控制体系建设提供政策保障。二是经费保障。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对疾控部门实施全额拨款,确保疾控系统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到位,福利下沉,保障疾控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3.健全三大机制,夯实制度根基。一是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制定我市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建立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医防协同机制,实现工作衔接联动、服务连续整合、人员柔性流动、信息互通互享,形成上下贯通、医防融合的防病体系。二是夯实防控联动机制。建立重大疾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巩固完善公共卫生事件部门和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公安、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相互协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联防联控工作局面。三是健全科学分析研判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快速有效地收集信息、精准有效甄别信息,及时调整防控策略,进一步完善防控预案。

4.推进四大建设,筑牢工作底盘。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分区改造建设三个中心(疫情应急指挥中心、慢性病建设管理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高标准实验室,配置和更新升级必要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立足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需要,建设平战结合独立医院,对现有的医疗机构按传染病医院标准进行改建,以备应急所需。二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适当提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配比。探索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出台基层卫生人才公开招聘、职称评定、薪酬分配、荣誉奖励等优惠政策,真正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让技术骨干留得住,专业人员留得下。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依托电子政务云/行业云,围绕疫情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健康调查与管理、重点区域人员管控等重点,建设我市高标准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各类信息的实时监督、动态管理和综合分析。四是推进基层卫生网底建设。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底,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一-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三级网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真正做到城区按每3-10万居民标准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乡镇设置1所乡镇卫生院。

5.提升五种能力,赋能疾控事业发展。一是提升预警监测能力。在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和各企事业单位,建设完善的监测哨点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通过公共卫生疫情直报系统、医院发热门诊观察、互联网诊疗、药品零售、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大数据监测,横到边、纵到底,实时动态关注我市居民健康变化情况。二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好汉川市应急指挥中心,做好重大传染病应急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防范,完善应急响应、精准施救、物质保供等各类预案,强化应急组织机构、人才队伍、技术装备建设。打通交通、公安 、通讯三大数据库。三是提升机构检测能力。按县级最好的标准,建设P2实验室、PCR核酸检测实验室、微生物鉴定系统等,确保具备常见健康危害因素和传染病的检验检测能力。四是提升基层医卫服务能力。加快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筑牢村级服务网底,形成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设立基层首席公共卫生医师,通过“市管乡用”“乡管村用,推动优质人才有效下沉。五是提升健康教育能力。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发展理念,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宣传,设计开发有针对性的健康传播材料,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全面营造全社会重视公共卫生、参与疾病防控,真正加快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切实维护人民健康,推进健康汉川建设

上一篇:关于加强我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调 … 下一篇:建立健全农村保洁长效机制 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首页政协概况政协新闻领导讲话专委会工作咨政建言提案专栏政协委员机关建设互动社区学习资料